公司核定征收,申請到這個政策可以合理節稅
2021-07-08 10:47:00
由于我國相關稅法對企業所得稅適用核定征收的標準規定不明確,具體核定方法過于簡單,導致在實際工作中稅務人員對企業是否適用企業所得稅核定方式、核定的應納稅所得率以及具體應納稅額上,都存在較大的主觀性。過大的自由裁量權就容易滋生腐敗,具體表現為權力濫用和權力尋租。稅務機關認定企業企業所得稅核定方式的流程操作上,如果權力沒得到有效監管,就有濫用權力的風險。某些稅務征收部門由于人手少、業務素質差,為了方便省事,對納稅人的管理限于一定了之。
雖然法律規定,一旦行政權的行使出現了“濫用職權”和“顯失公平”的問題,人民法院可以做出變更判決和撤銷判決,以此實現司法權對行政權的控制。但是,在核定征收方面,人民法院并沒有依據“濫用職權”和“顯失公平”進行處理的案例。反之,在個別判決中存在“法院一般應尊重稅務機關基于法定調查程序作出的專業認定,除非這種認定明顯不合理或者濫用職權”的論證,這與“濫用職權”和“顯失公平”本身含義不清有關。自《行政訴訟法》頒布以來,至今為止,立法對“濫用職權”和“顯失公平”并沒有做出明確的界定,理論界雖一直在探討二者的含義和表現形式,但終究沒能形成一個相對統一的認識,致使其無法在核定征收案件的裁判中得到真正應用。這為司法控制的實踐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使很大部分的合理性審查無法進行,削弱了司法監督作用的發揮。
作為一個拍賣的樓房,是否需要考慮拍賣這一情形,我們知道現實中物品的拍賣價與通過其他協商交易達成的價格會出現很大的差別,這種差別不是人為造成的,而是由市場整體造成的,因為此差價的原因造成了稅收的不利益不應該由物品所有人承擔,這遠遠超過了物品所有人的責任范圍。任何人不得證明其無罪,同樣的道理,德發公司在稅務糾紛中不得自我證明拍賣的房產計稅依據偏低,誠然德發公司有稅務協力義務,但計稅依據明顯偏低的責任是由稅務機關來承擔的。
而在證明標準方面,我國臺灣地區學者黃士洲對此有獨到的理論研究。在對課稅要件的法律事實進行舉證時,稅務機關及納稅義務人均應達到“一般有理性之人均不至于懷疑之確信程度”,量化來說至少相當于60%以上之確信程度。而對裁罰要件事實而言,稅務機關則“應以更高之蓋然性,即幾近真實之確信,量化則至少要求80%以上之確信程度”,且受“疑則有利被告”原則之支配公司核定征收。而另一方進行反證時,只需在原來的舉證所達到的法律要求的證明程度基礎之上,使得審判人員存有疑惑就可,此時反證即告結束,需另一方就疑點再次舉證。
《核定征收辦法》中要求納稅人在每年的上半年就確定當年是否適用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方式,稅務機關則參考上年度企業的所得稅征收方式來審批當年的方式公司核定征收。然而這種模式并不適用于所有納稅人,其中《核定征收辦法》第五條“參照當地同類行業或者類似行業納稅人的稅負水平核定?”,針對一些易遭受經濟影響的行業,依據此方法核定企業所得稅,就會造成企業稅負能力明顯偏差的情況。
稅法學界倒是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討。有學者認為:“稅收核定是指稅務機關依照稅法的規定,確定稅收債務關系的具體內容,如納稅數額、納稅期限、納稅地點等。稅收核定不具有創設納稅義務的作用,只是一種確認行為,屬于準法律行為的范圍。” 還有的學者認為,“核定征收是指稅務人員在不能通過正常的、規范的查賬手段征收稅款的情況下公司核定征收,憑借可以觀察到的線索,可以搜集到的零星資料、可以參考推測的基本數據等對應納稅額進行推定,并根據推定結果進行征稅的方法公司核定征收。”
上一篇:核定征收和查賬征收,如何區分和申請
下一篇:收入核定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