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2020-09-02 16:51:21
“這里是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請問您有什么問題需要咨詢?”廣東法律服務網運營中心電話鈴聲此起彼伏。200多個工位上,值班律師、人民調解員等專業人士正在接聽來自各地的法律咨詢。為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公共法律服務工作,2019年7月,司法部組織成立公共法律服務宣講團,赴全國各地開展公共法律服務專題宣講調研,歷時145天,走遍全國31個?。▍^、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p>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宣講團成員看到的繁忙景象,每天都在廣東公共法律服務網運營中心發生,這也是全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借助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處理法律事務、解決糾紛,正成為一種新風尚。
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刷一下二代身份證,根據需求選擇相應的咨詢領域,律師們在線“搶單”,群眾平均6秒鐘就可以享受遠程視頻法律咨詢服務……走進江蘇省太倉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科技感瞬間撲面而來。
早在2011年,江蘇省太倉市司法局就提出了公共法律服務概念并開始實踐。緊接著,浙江、廣東等地司法行政機關也進行了試點摸索。
截至2019年5月底,全國已建成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近3000個,覆蓋率達99.97%;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覆蓋全國,24小時提供服務;中國法律服務網功能齊全;各類法律服務人員達420萬人……公共法律服務由太倉首創變為全國實踐。
6月23日,兩辦《意見》出臺,明確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吹響了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沖鋒號。一年來,各地司法行政機大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公共法律服務呈現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北京、天津、河北推進“通武廊”公共法律服務協同發展;上海、江蘇、浙江推進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主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云南借助“智能法律服務機器人”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效率,超過1200臺智能機器人遍及縣鄉……抬頭能見、舉手能及、掃碼可得,讓群眾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務就在身邊。
網絡實體熱線平臺融合發展
不久前,廣東的許先生致電廣東法律服務網語音平臺,反映他與裝修施工方發生糾紛。平臺工作人員將此糾紛轉交給當地司法局跟進調解,很快,雙方在普寧市軍埠鎮公共法律服務站的調解下達成和解協議?!熬€上30秒、線下半小時”,這樣的承諾在每一起服務中得到履行?! ?/p>
“實體平臺是公共法律服務的主要服務陣地,可以按照行政層級直接鋪至最基層,縱向實現省市縣鎮村五級全覆蓋。熱線平臺是群眾獲取服務最便捷的入口,以熱線服務為主。網絡平臺集約所有線上服務內容,也是融通三大服務平臺的樞紐?!睆V東省司法廳原巡視員余繼軍很有發言權。
“互聯網+”時代,入口上移、服務下沉是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新需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要實現全時空全業務的覆蓋,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融合發展至關重要?!?/p>
一年來,各地司法行政機關以網絡平臺為統領,全力推進三臺融合發展,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與司法行政機關指揮中心深入融合,服務的大數據累積效應、精準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p>
河北12348公共法律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實現“三大平臺”運行實時監控、數據匯集和分析初步融合;湖南建立前后臺工單流轉機制,打通平臺之間、業務之間通道,深度實現“前臺服務、中臺流轉、后臺辦理”;天津堅持一體化數據、一體化服務、一體化監管的建設方向,公共法律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如今,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實體、熱線三大平臺“各自為政”的局面被打破。請律師、辦公證等公共法律服務,都可以輕松實現現場辦、熱線辦、網上辦。
提高群眾知曉率首選率滿意率
“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常有占線問題,有沒有辦法可以解決?”“律師下社區的做法很好,可不可以增加頻率?”“能不能在宣傳上加大力度,讓我們更了解法律服務的內容和方式?”
深入基層聽聲音,從群眾不滿意之處改起。湖南、湖北等省司法廳積極探索建立服務質量保障機制,領導干部直接面對群眾、直接聽取批評意見,領導干部公共法律服務接待日等制度使公共法律服務不斷高水平、高質量發展。
一年來,各地司法行政機關在順民意、惠民生、得民心上下功夫,努力打造適銷對路的公共法律服務產品。
湖北武漢根據群眾需求,探索應用“手機社區律師”App,社區將“周四有約”拓展為“全天在線”,得到群眾高度認可;四川成都將服務產品化,根據不同平臺、不同服務對象,分層分類編制可選擇的公共法律服務產品清單,確保服務精準……
在工作評價和監督機制中,知曉率是前提,首選率是關鍵,滿意率是目的。
各地司法行政機關普遍建立群眾批評意見分析報告制度,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群眾批評意見,進行分類整理、分析、匯總,形成分析報告,提出整改措施。
盡管如此,目前,公共法律服務尚無能夠反映整體水平的綜合性指標。
為此,宣講團團長、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原局長鄧甲明建議,進一步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考評指標體系,明確律師、公證等各項業務工作的具體考評指標、考評規則和標準,督促各地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落實。(來源:法制日報,萬事惠編輯)